直奔镇子外围的黑市,准备大干一场。
虽说个人经济的春风还没刮到这偏僻之地,但是好歹黑市里的货变多了不少。
也不像先前查的那么严了。
一进去,就看见不少人都早早在选货了。
三人直奔卖棉花的摊子上,先紧着过冬最紧要的给买了。
棉花紧俏,要一块八一斤。
姚大姐和郑大姐嫌贵,只各买了一斤说是回去给俩孩子棉袄棉裤接一段就可以了。
苏意没办法,一点家底也没有。
于是就买了三斤半,打算给自己做两件棉袄。
买好棉花,姚大姐和郑大姐连忙拉着苏意去看毛线。
最便宜的毛线也要两块钱一斤,比棉花还贵。
苏意又开始羡慕起姚大姐和郑大姐。
不过她最怕冷,咬牙也要织两身毛线衣和毛线裤出来过冬。
除了自己的,苏意又挑了一斤粉色的和一斤灰色的,打算给两个孩子也织件新毛衣。
又买了一斤红色的,打算配上剩下的毛线,一块多织点围巾帽子和手套出来。
因为买的多,三人让卖毛线的每人送了一套棒针。
买好过冬的棉花毛线,苏意又打起了煤炉子的主意。
部队里没有火炕,但是西北的冬天又冷风又大。
平常人家都是靠烧煤炉子过冬。
姚大姐和郑大姐帮着苏意一块参谋,磨破了嘴皮子把全新的煤炉子杀到了六块钱。
便宜是便宜。
关键只是个空壳,回去还要自己用黄土把炉壁糊上才能用。
“小苏你别愁,搪炉子简单,你先买回去,回头让我男人空了给你搪。”
苏意忙谢了,全款拿下。
买好这几样大件,几人又买了点里子布面子布、猪肉鸡蛋之类的就匆匆回去。
好在回去的时候,大院里人都在各自忙。
姚大姐直接把两人叫到了自己院子里。
“趁着今天天好,咱们在院子里就帮着把小苏的棉袄棉裤给做了。”
苏意高兴地应了,又把买的剩余东西都搬到了隔壁院子。
这样一来,等她空闲的时候过来找姚大姐学织毛衣也方便,不用来回拿了。
自从上次和周靳川说开后,两人也不再刻意避开对方。
苏意有时间也会经常过来看孩子,给两人做顿饭改善下伙食。
一上午的功夫,郑大姐就手巧地帮苏意的棉袄给裁了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