悠哉小说网

悠哉小说网>大明科举舞弊?老朱请我入朝庆 > 第13章 殿阁大学士(第3页)

第13章 殿阁大学士(第3页)

朱標陆陆续续的说了很多,给出了自己的看法,身为太子他的能力毋庸置疑,很多方面都是一针见血,闻言老朱陷入了良久的沉思。

“虽然確实存在著很多的问题,可终究要比四辅官制度好上一些,而这些问题只能隨著时间慢慢解决。”朱元璋道。

他也想將目前自己设想的大学士制度创造的完美些,可精力有限,而且部分问题解决方法並非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。

需要考虑各个方面。

他能从百姓中杀出来成为帝王確实不凡,可他终究不是神,不可能很快就能想出一个接近完美的制度,而且任何制度都是存在著缺陷的,前人创造出一项新的制度后,也是经过后来人修修补补,才让其最终完美。

“大学士制度仍有不足,可却是时候该取代四辅官制度了。”朱元璋做出了决定,准备等待科举考试结束,以及这起舞弊案查的差不多了,就宣布这件事情。

太子朱標点了点头,同意了这件事情。

直到两人商议决定完毕,朱元璋这才抬眸看著始终跪在地上的侍卫,道:“让毛驤进来吧。”

侍卫膝盖跪的格外的疼,却也不敢表现出来,步伐匆匆的离开殿內,很快锦衣卫指挥使毛驤就走了进来,他拿出一份题纸,朱標接过。

朱標自然不能独自阅览,而是交到了朱元璋的手上,不过其匆匆一瞥,看到那题纸上的[土地兼併解决方法]几个字后,心中一顿。

什么情况。

昨日的科考题目,竟然是这个?

而非四书五经、治国之策?

还有,土地兼併这种事情向来都是歷朝歷代难以解决的大事,並且也很敏感,没有人敢有彻底解决这种问题的想法,可现在那群考官们却將这种问题摆在了科考题目上?

胆子还真大啊。

朱元璋这时也已经被题纸上的內容吸引住了,他唤来朱標一起查看,父子两人伏案仔细端详,慢慢的感到惊讶、震撼。

“摊丁入亩、一条鞭法?”

父子俩,一个是当朝皇帝、一个是当朝太子,朱元璋早年没有文化就是个普通百姓,可在领军打仗以及当上皇帝的过程中,读了很多的书,太子朱標就更不用说了,自幼就有大儒教导。

两人深深清楚土地兼併的危害。

土地兼併绝非单纯市场行为,可不是看起来土地买卖那么简单,而是官僚、豪强、士绅通过政治特权,譬如免税、强占、高利贷实现財富积累,形成的一种吞併百姓財產的恐怖循环,同时也相当於危害皇室。

具体步骤,就是利用权力寻租—土地兼併—扩大特权这个循环过程,一步步壮大。

王朝初期,土地兼併对於王朝的危害並不算太大,仅仅是让百姓们减少財富,可到了中期就已经足以让王朝產生各种重大问题,到了后期王朝就已经没有能力控制这些豪强官僚了。

举个最显著的例子,汉代贵族就通过“占田逾制”强夺民田,《汉书》载“富者田连阡陌,贫者无立锥之地”

除了贵族外,豪强官僚士绅的种种手段,也是让朝廷防不胜防,他们通过税役转嫁引爆矛盾,土地所有者通过“诡寄”“飞洒”等手段逃税,导致国家税基萎缩,赋役被转嫁给自耕农,譬如如北宋“王安石变法”前,“兼併之家”占田七成却仅纳三成田赋,自耕农不堪重负流亡。

歷朝歷代,都曾有尝试过解决土地兼併这个问题,西汉时期汉哀帝发布限田令,规定占田不得超过30顷,但外戚丁、傅家族带头违抗,詔令成一纸空文。

北魏时期至唐朝,採用均田制,初期按丁授田抑制兼併,但隨人口增长、土地不足,最终被『庄园经济』取代,解决土地兼併也成了空谈。

而滕毅和范敏敢將[解决土地兼併的两种方法]写到考题上,並且让考生回答出第三种完美方法,岂不是这两位主考官认为,他们提出的两种方法有用?

“有些意思。”朱元璋淡声道,他已经看出来了范敏和滕毅两人的想法,这两人明知道就是重新擬定考题,自己估计也不会放过他们,所以狗急跳墙提出了这解决土地兼併的方法,目的就是让自己认为,两人有著大才、远远强於其他臣子的能力,因此饶恕他们。

呵呵,朱元璋倒想看看,这摊丁入亩和一条鞭法到底有什么用,若是无用的话,他非让这两人知道科举舞弊、擅改考题两桩大罪的后果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