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区,地下供水系统。也就是昨晚阿萍嫂和商店的位置。
5区,水货中转站;6区,临时学堂。
这学堂还是同乡人办的,学费不高,但总归带来的孩子能学习。
“学校”也是一个棚屋,只是面积会大一些,里面有的木头钉成的主桌板凳。
里面挤著三十个孩子。
书本也是大人从废品站,別人家收来的。
同乡人老师就在直至的黑板上教书。
这些年龄不同的孩子怎么教,程阳没问。
但他听周围的人说,开启这里教书的人叫蔡永丙,有开办小学的念头。
是不是真的,程阳不清楚。
但程阳兜了一圈后,又回到了2区。
一棵古榕树下已热闹非凡,二十七个摊位早早摆开,確实是一个小型的经济场。
程阳蹲在卖电子表的潮南人身后。
来到这里的,只要能说差不多的话语,基本上都是同乡人。
港岛来的电子表,进价78元。
在这个充满机遇与风险的黑市上,售价飆升至15元。
这些来自港岛的电子產品,在当时的內地可是稀罕物,象徵著时尚与先进,吸引著无数渴望接触新事物的年轻人。
程阳见到有的人买了二三十块,显然是准备送到老家那边去卖的。
在老家最低都能卖出二三十块的价格。
水货过来的磁带,进价0。7元,售价1。5元。
每一盘磁带都承载著流行音乐的旋律,在女工下班时段,销量更是激增。
那时候,邓丽君的歌声、beyond的摇滚,通过这些小小的磁带,传遍大街小巷,成为人们枯燥生活中的一抹亮色。
特区粮票黑市匯率1:1。3,交易规则复杂,需用84年版混搭交易。
粮票,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產物,即使在特区的黑市,也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价值,它关係著人们的温饱,是生活的基本保障。
程阳十分兴奋地一路看过每个摊子,听著他们的交易,也了解著他们独有的谈生意方式。
“后生仔,搭把手。给六號档口送去!”
卖橘饼的阿婆突然拉了把程阳,动作麻利地往他怀里塞了五颗潮州柑。
程阳心中一惊,下意识地摸了摸柑皮。
发现果皮下藏著纸条。
程阳稍微看了眼:今日稽查队换防,九点突击,带三斤茶叶去6区。
在那个信息传递困难的年代,这种隱秘的方式,承载著生死攸关的情报,也体现了他们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智慧。